當前位置:首頁 >> 互聯網 >> 2006年11月9日
"Times New Roman",
Times,
serif; align="center">麥田:讓用戶盡快離開自己 網站





推薦者:笑笑生 (積分 12508) | 原作者:
這個標題寫出來,
估計會被罵,
因 看起來很矯情. :). 這句話早應該 google 一個原則,
他們原話不 這樣說,
但意思差不多. Google 很多原則,
被國內做互聯網 奉 圭臬,
但這條"讓用戶盡快離開自己 網站”,
似乎還沒有人希望效仿.
我現在在做"螞蟻社區”(www.maayee.com),
上線測試剛剛半個多月. 有些話,
google出來說就 真理;我出來說,
極可能 個笑柄. 但沒轍,
誠實點,
我確實希望把螞蟻社區做成"讓用戶盡快離開” 社區. 什么我會這么想,
說來話長:
大約十年前,
我對電腦游戲非常感興趣,
當時做了一點思考:電腦游戲對比電影,
到底改變了什么?其中,
我得出一個結論:一般看一部電影就兩小時,
而玩通關電腦游戲,
差不多需要20小時以上;因此,
電腦游戲對用戶個人時間 攫取強度,
遠遠超過電影. 換句話說,
電腦游戲比電影更"貪婪”. 再看看電腦游戲產業隨后 發展,
很有意思. 作 一個產業,
它 風頭已經被網絡游戲蓋過,
它對用戶時間 "貪婪” 被網絡游戲接過去. 目前社會對網絡游戲,
乃至網吧 打壓,
主要內因正在于其對用戶個人時間 "貪婪”.
再回到互聯網. 互聯網和電話有什么異同呢?我 看法 互聯網本質 屬性和電話 一樣 ,
都 (1)工具;(2)信息交流 工具. 但 電話 物理特性就一根線路,
限制了其上交流方式 豐富性,
使得它僅限于交流工具,
而不能成 "大眾傳播媒體”;但互聯網 物理特性,
使得它可以富媒體 交流,
因此本身成了"大眾傳播媒體”――我 意思 ,
很多時候我們把互聯網當作"大眾傳播媒體”,
其實有點喧賓奪主. 這個放在中國尤其有趣,
因 新浪 成功,
使得"賓”不光成 "主”,
而且似乎還成了唯一 "主”――幾乎所有互聯網站都在做pv,
做流量,
做影響力.
而中文 web2.0風潮 意義 正在于此. 它使得一些從事互聯網 人,
從原來 "新浪模式”中開始思考,
回頭看看互聯網 本質,
去發掘其被隱藏 基本屬性――信息交流工具.
做一個信息交流工具賺錢嗎?看看中國電信 收入就知道. 如果把中國電信想象成一個網站,
相當于網站所有 用戶需要付費才能注冊,
而且這個網站幾乎只提供一項服務(語音);而且這個網站不 特別試圖讓用戶長時間使用它 服務――因 它相信,
從整體上看,
用戶使用它們 服務 總時長 不會短 .
而更重要 ,
中國電信知道他們 價值,
在于用戶掛掉電話后,
用戶開始進行交流所獲得 價值. 正 因 它們能給用戶帶來這樣 "線下”交流機會(價值),
它們自身才獲得了價值.
有點"功夫在詩外” 意思. 這 我近思考主要 結論. 其實我 想明白了,
才發現google 這樣寫 :"讓用戶盡快離開自己 網站”.
[ 關鍵詞:麥田 觀點 螞蟻 原文/來源鏈接 ]













我現在在做"螞蟻社區”(www.maayee.com),












大約十年前,




























再回到互聯網. 互聯網和電話有什么異同呢?我 看法 互聯網本質 屬性和電話 一樣 ,


























而中文 web2.0風潮 意義 正在于此. 它使得一些從事互聯網 人,






做一個信息交流工具賺錢嗎?看看中國電信 收入就知道. 如果把中國電信想象成一個網站,








而更重要 ,








有點"功夫在詩外” 意思. 這 我近思考主要 結論. 其實我 想明白了,


理論比較奇怪,
麥田 意思實際 讓用戶更快地找到他要找 東西,
確實很矯情.
用運營商做例子,
"功夫在詩外”
值得商討~~
頂一個呀.5916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