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月30日到本月下旬,由市人事局組織的深圳大學生招聘團兵分三路,馬不停蹄地奔赴西安、重慶、成都、武漢、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北京、上海、南京等高校云集的城市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每年一次的深圳應屆畢業生“雙選會”,也提前到本月27、28日舉行。
深圳為什么要舍近求遠到外地招才?這種招聘會和在深圳本地舉辦的“雙選會”有什么不同?記者隨團采訪,采寫了本組報道,希望對正在找工作的廣大畢業生有所啟發。
上門“招兵買馬”受歡迎
從11月開始,2005年畢業的大學生們開始進入了求職的高峰期。大大小小的校園招聘會一個緊接著一個。有的是企業單獨“殺”上門去,如記者在東北采訪時發現,華為、比亞迪、金山軟件、大連軟件園等企業已捷足先登,前往當地的高校物色人才。有的是政府組團,統一組織用人單位上門攬才,如深圳、寧波、煙臺等。
盡管高校的“人才爭奪戰”硝煙彌漫,但深圳招聘團所到之處仍然吸引了不少大學生。在西安人才市場舉行的應屆畢業生招聘會,一天就有超過1萬名畢業生進場,這個數字是西安今年39所高等院校應屆畢業生總數12萬人的十分之一。參加招聘的深圳企業共有30家,涉及電子、信息、物流、金融、醫藥、管理等行業,提供職位約2000個。東北招聘團有2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職位1000多個。華東招聘團有8家用人單位。從招聘的企業和提供的職位數看,遠遠比不上在深圳召開的“雙選會”,但是前來投簡歷的學生絡繹不絕。機制活、包容性強、鼓勵創新、薪酬優厚,是深圳吸引莘莘學子的優勢所在。
深圳招聘團主動上門攬才的做法很受學生歡迎。西北政法大學的小謝說,原來打算年底到深圳找工作,又擔心費用問題,深圳招聘團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會,而且不必一家一家地尋找單位,節約了時間。
哈爾濱理工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認為,深圳到異地舉辦招聘會既方便了學生,也爭取了更多的優秀人才。
最高興的是不遠千里前往高!罢斜I馬”的用人單位。廣東大亞灣核電服務集團東部分公司有關負責人說,到大學生最集中的“一線”地區,更容易招到合適的人才。深圳國家電子技術應用工業性試驗中心要招35歲以下的博士,很快就收到了多份簡歷。
深穗首次聯手進京攬才
深圳招聘團結束在東北的招聘后,南下與廣州招聘團在北京“會師”,深穗兩地首次聯手進京攬才。廣州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說,廣州和深圳作為珠三角地區兩個最具代表性的城市,聯袂招聘影響更大,也更具吸引力。
此話不假。20日在北京人才市場舉辦的深穗大學生招聘會,場面異;鸨,清華、北大、北師大等名校畢業生為數不少。
火暴場面的背后,也存在隱憂。盡管珠三角地區依然保持對人才的吸引力,但已不再是“一枝獨秀”,長三角地區、環渤海地區大有后來者居上之勢。大連12所高校就業協調委員會所作的一項調查顯示,畢業生選擇到東部沿海就業的占85%以上,而珠三角地區由于競爭激烈、人才相對飽和,導致其吸引力有所下降。
市人事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以往用人單位喜歡到西安、江浙、北京等地招聘大學生,現在東北三省成為一個新的“亮點”。東北地區高新企業、科研院所云集,沈陽、長春、哈爾濱、大連等城市擁有大批高校和科研機構,每萬人擁有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在校大學生數都排在全國前列。
企業喜歡何種畢業生
在深圳大學生招聘團中,有的是人事主管或辦公室主任進行初次篩選后,把挑中的簡歷帶回深圳讓老總“拍板”;有的則是企業老總親自“相馬”。
在大連理工大學,有位男生入圍面試,但對于“造價由哪幾部分組成?什么是管理費?”等比較簡單的專業問題都回答不上,當然與這份工作失之交臂。清華斯維爾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則讓進入面試的學生上機“實戰”操作電腦,考察他們的動手能力?磥恚鷮崒嵉貙W好專業知識,才是尋找工作的敲門磚。
記者從市人事部門了解到,今年全市已接收應屆畢業生超過2.8萬名,創下歷史最高記錄,到年底我市接收應屆畢業生數量有望突破3萬人。
深圳今年接收的大學畢業生多來自國內名校,排名前5位的“大戶”依次是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武漢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接收最多的是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通信工程、國際經濟與貿易等專業今年接收的畢業生數量也都超過千人。
統計數字顯示,1997年至今8年間我市共引進超過16萬應屆畢業生。深圳已經成全國各地優秀大學生的聚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