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近日印發《北京市“十一五”時期人才規劃》
北京市人事局、北京市發展改革委近日聯合印發《北京市“十一五”時期人才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區縣、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十五”期間北京市人才總量不斷增長。黨政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總量已逾200萬人,技能人才超過186萬人,農村實用人才約0.8萬人。人才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一、二、三產業人才比例結構從2001年的1.9:22.2:75.9轉變為 2004年的1.8:14.9:83.3,并且得到穩定發展。人才分布不斷優化,遠郊區縣人才總量不斷增加。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逐步提高,F代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人才成倍增長,高層次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非公經濟和其他社會組織人才隊伍已經超過74萬人,成為首都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北京人才隊伍的綜合實力與總體水平繼續居于全國前列。
今后5到10年,是首都現代化建設承前啟后的關鍵時期,展望未來北京人才事業發展的機遇,主要是:新的城市總體規劃為人才事業發展開辟了廣闊天地;2008年奧運會為人才隊伍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中關村高科技園區的建設創造了極其有利的發展條件;首都人才資源成為引領和帶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有利于人才成長的和諧社會環境逐步形成!笆晃濉逼陂g,我市人才隊伍建設發展同樣面臨嚴峻的挑戰,主要是:人才競爭面臨更大挑戰;人才管理體制仍不夠完善;人口膨脹壓力不斷加大;深化改革的任務非常艱巨。
在總結以往經驗,明確任務的基礎上,《規劃》指出,要加快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人才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改革創新,調整結構,優化環境,努力把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到首都各項事業建設上來,為實現“新北京、新奧運”戰略構想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與智力支持。要遵循以人為本、堅持市場配置、促進和諧發展和加強能力建設的基本原則。
《規劃》提出,要進一步健全首都現代化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體制,構建人才發展最高水平的城市,打造培育人才最重要的基地,建設各類人才施展抱負和才能最理想的都市,造就傳播人才發展先進思想文化的源頭,形成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人才聚集與輻射中心,使北京成為人才資源密集、結構合理、實力雄厚、智力歸心、人力資本持續增值,極具活力和充滿希望的“人才之都”。
《規劃》預測,到2010年,“三支隊伍”(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總量將達到230~235萬人,年均增長3%,比目前的202萬人增加30萬;技能型人才達到222萬人才,比目前的186萬人增加36萬;農村實用人才達到2萬人,比目前的0.8萬增加1.2萬人。
《規劃》強調,在經濟建設領域重點發展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城市建設和現代服務業領域的人才;在社會發展領域重點發展科技人才、教育人才、文化體育人才、衛生人才和社會管理服務領域的人才。
《規劃》要求,加大人才資源整合力度,做好人才基礎性工作。營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氛圍。著重從以下八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深化用人制度改革;二是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三是優化人才布局與結構;四是完善人才市場體系;五是推進分配制度改革;六是加強國外智力引進工作;七是加強人才法制建設;八是實施奧運人才保證工程。
出處:北京人才市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