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勞作,故能與大地和大地的精神同步。
在勞動中熱愛生命,便是通曉了生命的最深秘密。
--紀伯倫《先知》
2006年6月底米塔爾并購阿賽洛塵埃落定。全球鋼鐵業第一和第二大巨頭之間的整合,將形成橫跨歐、亞、美、非幾大洲鋼鐵業“寡頭”,控制全球鋼鐵行業10%的市場份額,年粗鋼產量達1.2億噸?瓷先フ鲜窃跉W美市場翻云覆雨,實際上是劍指中國市場。畢竟中國占據了全球鋼鐵1/3的市場?墒侵袊撹F企業規模參差不齊,產業集中度很低,區域間市場割裂現象比較普遍,且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相對較低。全球鋼鐵業整合的焦點很快就會集中到市場中心來。中國鋼鐵企業的整合壓力陡然增強。寶鋼作為中國鋼鐵企業老大,不得不承擔著中國鋼鐵市場整合者的角色。當人們去關注偉大的公司(Greatcompany)在全流通時代(G-Share)偉大的并購故事(GreatStory)的時候,我則把視線轉向了那個中國鋼鐵業整合巨頭后邊的操盤手謝企華。2006年4月28日,謝企華正式辭掉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依然保留寶鋼集團董事長一職。在全球鋼鐵整合的關鍵時刻,這個鋼鐵巨子的去留,引發了人們的猜想。
鋼鐵巨子
在許多中國企業對20年后靠什么吃飯這個問題還困頓不解的時候,謝企華這個鋼鐵巨子,則已經悄然打造出一支強勁的中國力量。謝企華無疑是鋼鐵這樣一個本屬于男人的國度里最強勢的“女皇”。國外一流媒體紛紛把“全球50名最具影響力商界女性”、“全球最值得關注的50位商界女性”等桂冠戴在了她的頭上。
然而謝企華本人卻是一個極普通的中國女人。她學生時代發奮刻苦學習,考進清華大學,剛上了三年,就被“文化大革命”洗禮了一回。順著支援“三線建設”的大勢,1968年清華大學畢業被分配到陜西鋼廠基建科當技術員,一干就是10年。遠離喧鬧的都市,對她或許是一件好事。具體操作中所需要的干練與簡潔,則更進一步錘煉了她的思維和處事方式。一個思維敏捷、善于解決攻堅難題的女技術員,注定要在萬物復蘇而又人才匱乏的1978年派上用場。謝企華被選進了寶鋼籌建班子,任一名普通的技術員。日本新日鐵公司一些鮮活的商業基因和技術流程管理,讓謝企華興奮不已。她就像一個山里的孩子來到大海旁邊,那種浩瀚與壯闊一下子征服了她。她謙卑地對所有新事物張開了臂膀,將其擁入懷中。漸漸地,她成了行家里手,日本經理人感覺她是最好的對話者,中國經理們感到她是個離不開的助手。于是,她很快就脫穎而出。1994年獲得寶鋼副董事長兼總經理的任命,2000年起兼任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3年2月起全面執掌上海寶鋼集團。
中國市場的優勢是謝企華全球化經營思維的起點。中國鋼鐵業一年的消費增量,等于全世界其他區域三年的增量,中國作為鋼鐵的第一大生產國、進口國、消費國,吸引了無數世界一流跨國公司紛紛參與其中來開發競爭。坐擁中國市場份額的優勢,寶鋼不遺余力地與國際鋼鐵巨頭新日鐵、阿賽洛、浦項和蒂森克虜伯等跨國公司合作,以便獲得市場、技術和管理優勢。在一般公司靠低成本、低價格進行跨國競爭的時候,寶鋼則在管理體制上加速推進一體化運作步伐,目前已形成整體化運作體制的雛形,啟動高效率的組織生產來實現全球化布局。
謝企華一直不肯以上海市或中國本土為坐標把握寶鋼的方位。她用“全球化視野”揚長避短,通過結盟不斷擴大中國市場上的優勢,彌補劣勢,把國內銜接國外的通路打通,進入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她以分享中國高速增長的紅利為誘餌,促使寶鋼迅速與全球鋼鐵業接軌,在全球范圍內建立戰略供應鏈;謝企華還在巴西和澳大利亞投資建廠整合優質鐵礦資源?偠灾鋵ι嫌钨Y源的整合從來就沒有脫離對全球下游客戶的爭奪戰。與巴西多西河谷公司合資的鐵礦在巴西剛剛投入運行,謝企華又啟動與老搭檔聯合在巴西投資建一座大型鋼廠,總投資達80億美元,初期年產量達到380萬噸。這既方便就地取材,更能瞄準廣闊的美洲汽車、電子、通訊、機械等產品市場。新近寶鋼又盯上了經濟同樣增長迅速的印度的鋼鐵資源與市場,結盟投資的戰略已近成形。
當中國鋼鐵業下游產業已經集結了世界500強的跨國經營高手時,寶鋼不失時機地與汽車、機電等下游行業前三名的巨頭在中國結盟,把重點放在開發高端產品上,逐步建成定位于以板材為主,汽車板、家電用鋼、高級管線鋼等為新一代主導產品的鋼鐵精品基地。目前,寶鋼的汽車板、家電板和管線鋼在國內市場占有率已分別達到45%、53%和56%,而且寶鋼還是國內重要的鍍錫板和無取向冷軋硅鋼板的生產商,其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25%和15%。寶鋼實施“走出去”戰略,堅持每年把10%的產品投放到國際市場,接受最挑剔用戶的檢驗。
謝企華矢志以“全面推進全球化經營、成為一流跨國公司”的宏偉目標,帶領寶鋼進入國際資本市場,實現投融資的國際化和采購營銷的全球化,全力提升鋼鐵產品在全球市場的市場份額。誠然,與世界一流公司相比,寶鋼在新技術的研發能力、企業核心競爭力、高精尖的專業人才、國際化經營能力等方面差距明顯。但是這些差距正是謝企華的動力!她自覺地“不斷將寶鋼與世界頂尖企業對照,在尋找差距中落實措施,在縮小差距中實現超越!
全球化已經深化到這種程度,不管是已跨出國門的還是占據壟斷資源悠然自得的中國公司,都不得不反思提升自己的全球化思維。許多走出去的中國公司花血本在異國他鄉培養眾多骨干,把公司跨國經營能力維系在個人身上,卻一次次不可避免地發生高層管理者帶著一身本事跳槽的尷尬。還有一些被韋爾奇謂之曰“故步自封”的中國公司,“選擇一個不可持續發展的方式”:只管在國內生產,向其他國家出口,卻不得不遭受一次次的反傾銷訴訟,坐等優勢喪失殆盡。
寶鋼則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立足中國廣闊的市場,與國外一流跨國公司結盟,以獲得真正的技術優勢與管理優勢,從而在全球最有市場潛力的地方,更有效率地組織生產、辦工廠,以應對區域經濟周期性的波動。寶鋼把跨國經營能力牢牢地鎖定在公司的體系運作上,經此途徑提升的跨國運營能力永遠屬于寶鋼公司。
鐵娘子已煉成品牌
謝企華深知,鋼鐵業最重要的是規模。她手里有一流的機制與技術,缺的是鋪開來大干一場的平臺。世界鋼鐵業在飛速發展,她不能等待按部就班一期、二期、三期這樣緩慢地爬行,不進則退。國企給了她一個難得的平臺,可同時也給了她一道道屏障:她必須對同樣級別的同城兄弟企業上鋼和梅鋼保持必要的尊敬。在她晉升為“駕馭鋼鐵航母的女舵手”后的第一個大動作是于1995年,放棄以大吃小的并購,轉變母子集團化的自我擴張思路,開始在海內外選擇結盟伙伴。女性獨特的親和力與對事物本質的深切感知,幫了她的大忙,她主動走進這兩家鋼鐵公司,終于跟當家人達成了共識。局外人一般會把三家鋼鐵公司的合并當成政府管理者的手段和妙招。讓政府官員“撤廟”是一件相當難的事,因為減少攤子等于縮小權力范圍。這種符合經濟理性的事,只能是做企業的人首先提出來,等是等不來的。深刻的理性可以感染那些也不甘心平庸的官僚。這或許是三家鋼鐵公司合并的真實故事。三家鋼鐵公司的合并,產能過千萬噸,總資產過千億元。寶鋼一下子躋身世界鋼鐵巨頭12強之中,又正好碰上中國經濟迅速崛起,寶鋼更獲得了國內外巨頭少有的突發優勢。
結盟,不只是打造鋼鐵航母的寶鋼,而且還使寶鋼迅速擴充為浩浩蕩蕩的鋼鐵航母艦隊。與同類企業結盟,與上下游企業結盟,與國內外企業結盟,是這些年來寶鋼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隨著視野一步步擴大,許多新鮮的事物向她奔涌而來。她固有的謙卑,又把所有收歸囊中。在一系列令國際社會側目的運作中,謝企華進一步修煉了自己的商業感覺和商業思維。
2002年風云突變。美國啟動“201條款”,保護其本國鋼鐵業。一時間,國際鋼鐵出現嚴重供大于求的狀況,鋼鐵紛紛壓向中國市場。一直熟悉國際鋼鐵市場風云變幻的謝企華,又一次首當其沖,舉起合法的旗幟,聯名武鋼、鞍鋼、首鋼等行業巨頭,向政府遞交獲得近期保護的條款。最后獲得了為期三年的臨時保護。許多事就是這樣,不處于一把手的狀態,感覺不到切實的危機;而如果一把手沒有很好的商業感覺和商業思維,則又不會把握時機發起一件件富有開創意義的事件。
寶鋼現實運作已經很大了,寶鋼內外的各色人物已經給她提供了取之不盡的思想寶庫?墒侵x企華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位置或許使公司內外相關利益者對自己有所忌憚,或許已經習慣于聽自己是怎么考慮的,而不會去問為什么了。于是她找到了一條給自己思維保鮮的路徑:選擇在上海交通大學當博導,專業為戰略管理。這樣,實務運作與抽象思維交替推進,豐富了她人生實踐的內容。記得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造是孫子!敝x企華跳出寶鋼來思考寶鋼,一種強烈的使命感促使她邊干、邊想、邊創造,注定要創造出不同凡響的偉業。
當初,在偏遠的山溝溝里,謝企華沒有什么宏大的抱負,只有做好本職工作的追求。這樣帶著愛工作,使她看淡了西北的荒涼。如今掌管寶鋼鋼鐵航母多年,極大地拓展了她的視野,開闊了她的胸懷。年逾花甲的她,更有了新的夢想和追求:“干3000噸、看4000噸、想5000噸,2005年形成整體運作體制的雛形,2010年實現一體化運作,成為世界鋼鐵前三強!”謝企華的個人品牌,在苛刻的跨國競爭巨頭和國際傳媒那里獲得了尊重。
謝企華可以“無我”,鋼鐵卻需要她“在場”
低調、“無我”是謝企華的常態。謙和的她對外宣講的全是寶鋼,以至于我們尋遍了各種搜索引擎,也找不到她的個人故事。謝企華有著一張普通的中國婦女的臉,質樸、平和、大氣。短發和圓臉、大大的眼鏡,襯托出她質樸的書卷氣。她臉上沒有焦灼,沒有擔當大事的人慣有的額頭紋和一道道皺褶。她更像是一個普通的農民,燦爛的微笑使得本來就很健康的臉,愈發洋溢著勞作者的開朗與獲得豐收后的喜悅。經營一家龐大的鋼鐵集團,好像自然微笑就能夠化解所有的危機。
謝企華至今單身。她以心血與平實詮釋了一種別樣的人生,可以說是空前絕后。那個“無我”的時代,把一個女人的“小我”,直接消融在了“組織”安排給她的寶鋼。她把工作當成她的全部。時尚女人常把工作當成一種詛咒,把勞動當成不幸。而在謝企華那里,工作就是有型可見的愛。工作使她充盈起來,并實現著她最悠遠的夢想。這個涉獵廣泛的知識女性,深愛著紀伯倫。紀伯倫的話她最能意會。紀伯倫說:“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當你們帶著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合為一體。”她已經將她靈魂的氣息,注入到了寶鋼每一個產品和工序之中。
可是,畢竟謝企華就要63歲了,退休正像青草綠了又黃了一樣,自然地向她逼近。謝企華只要干一天,便會沉醉在寶鋼的戰略和細節之中。即便是在一兩年之內從寶鋼的一線上下來,她也會站在更為客觀的位置上,以一個智者的視野與洞見,繼續關注寶鋼,繼續為寶鋼保駕護航。而我這個旁觀者,卻在一邊看古書一邊替古人擔憂,不由得干著急。
這也難怪。國企當家人當初都是由政府任命,他們個人的作用,或有可能被放大。時勢造英雄。這句話的潛臺詞是,每個人立在那個位置上,都能顯示出叱咤風云的氣度和果敢,人是過客,一切都照舊。很難說哪一個國企,大到一定程度,離不開一定的靈魂人物了。地球離開誰都轉。管理部門只能妥協到一個自然年齡杠杠。這就是國企老總的命運。他們不是根據職場邏輯,而是聽命于官場的游戲規則:副部級60歲,正部級65歲,F在的問題是否有可能例外?
寶鋼在全球市場上的品牌,與謝企華個人品牌密不可分。打造這樣一個品牌,是中國人經歷了60年才完成的。一種理想主義在她年輕的時候就根深蒂固,從建國初期的苦讀,西北山溝溝里的浸泡,到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接受國際市場上的磨煉,這是多么不容易呀!可不能因為年齡這一條,就把謝企華棄置不用。這樣受損害的,是寶鋼,是中國。
雷石東在快60歲的時候,深夜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領著他到死神那里逛游了一圈。經過幾年的治療,恢復了早先的生機后,誰都以為該是他沉寂的時候了?墒撬63歲時又開始做著新的夢想,收購維亞康姆,F在他已經80多歲了,還以身兼著董事長和CEO雙重身份,在最需要激情與思維靈活性的文化傳媒產業繼續創造著不朽的神話。
國際上投資行業最為驕人業績的創造者沃倫·巴菲特,領導著伯克希爾這樣一個平均年齡超過70歲的團隊,在投資行業管理團隊年輕化的趨勢中,巴菲特則口出狂言:“教‘小狗’學會‘老狗’的本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巴菲特憑什么?他憑借經營管理行業的獨特性。經營管理說到底是格物致知,左右大局的不是什么管理技巧,而是一種價值判斷,一種人們內心是與非的取舍和因果邏輯。世界圍繞著價值判斷旋轉。舉手投足之間的商業感覺,對他把握時機、對人處事都極為重要。巴菲特很自豪,到2005年,他領導的管理團隊中,有8個總裁超過74歲。他確信,老狗比小狗有更多智慧的力量。
假設寶鋼大股東是一個對自己的投資高度關心的投資者,假設讓小股東和機構投資者來投票,他們會不會在國際并購大潮洶涌充滿變數的時刻,在一個人商業生命最旺盛的時刻,僅僅出于一個行政年齡杠杠,就令謝企華退休呢?當然不會。
謝企華自己可以“無我”,鋼鐵卻需要她“在場”。我們思考謝企華的事業命運,實際上在思考中國制造的命運。
出處:《強者:企業家的夢想與癡醉》